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,融资是不可或缺的一环,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成长所需的资金,也为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很多难题。在融资的过程中,也可能会遇到各种风险。本文将从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展开,分析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,探讨企业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,并提出几种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。
一、京东集团:从“泥潭”到“新生”
2014年5月22日,京东在纳斯达克上市,股票代码JD,成为继腾讯、百度、阿里巴巴之后,中国第四家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。但上市后的京东并没有像阿里巴巴那样一帆风顺。京东先后经历了物流的多元化布局、线下商超的收购整合、大数据、大金融和新技术的投入等阶段,这些都导致其资金链吃紧,股价长期在低位徘徊,市值一度超过400亿美元,但随后仅剩下200亿美元。2017年11月18日,刘强东发布全员信,宣布京东物流将于2018年2月1日起独立运营,京东物流从京东分拆出来,京东物流的估值将超过1000亿元。自此,京东股价开始稳步攀升。
案例分析:企业融资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、信用风险、经营风险、法律风险等,京东在上市后的融资过程中,由于过度扩张导致了经营风险,而过度扩张的原因又与信用体系不完善、物流体系不健全、市场环境复杂等因素有关,这导致了京东股价长期低位徘徊。企业应当对自身的融资需求和融资能力进行科学分析,避免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,同时,要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和分析,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,才能有效规避企业融资过程中的风险。
二、乐视网:从“梦想”到“破灭”
乐视网成立于2004年,由贾跃亭创立,曾是全球领先的视频平台之一,也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一颗明星。在高速发展的同时,乐视网也面临着巨大的融资风险。2016年,乐视网因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支付供应商款项,股价暴跌,市值蒸发数千亿元。2017年,乐视网发布公告称,贾跃亭将辞去CEO职务,由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的胞妹贾跃芳接任。2017年7月,乐视网发布公告称,贾跃芳将辞去董事长职务,由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的胞弟贾跃民接任。2018年7月,乐视网发布公告称,贾跃亭已申请破产,并已向美国法院申请个人破产保护。2020年7月,乐视网发布公告称,公司股票被正式终止上市,从A股摘牌。
案例分析:乐视网的破灭提示我们,企业融资风险除了来自自身经营管理和市场变化外,更深层次的原因往往来自于企业决策者的个人因素。贾跃亭在乐视网的发展过程中,过度扩张、盲目投资、财务管理不善,最终导致乐视网资金链断裂,无法偿还债务,这不仅对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,也对员工、供应商和投资者造成了不良影响。企业应当注重财务管理,合理规划资金使用,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避免企业因财务风险而陷入困境。
三、结论与建议
企业融资风险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环节,企业应当提高风险意识,加强对市场、法律、财务、经营等方面的研究和分析,合理规划融资策略,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,才能在融资过程中避免风险,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。企业应当注重财务管理,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,提高资金使用效率,避免企业因财务风险而陷入困境,同时,企业应当加强内部管理,提高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,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精神,提高企业的竞争力,才能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,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企业融资风险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,企业应当提高风险意识,加强风险管理,才能在融资过程中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,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和可能。